南怀瑾为何说:年轻人不要去钻研佛学与易经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2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他将佛法视为自己的终身爱好,与其说是学习,更像是一次修行,他先后两次出家又还俗,身边包围着无数的青年才俊和达官显贵,他喜欢讲故事,一生的开过不少次讲座,他的追随者
他将佛法视为自己的终身爱好,与其说是学习,更像是一次修行,他先后两次出家又还俗,身边包围着无数的青年才俊和达官显贵,他喜欢讲故事,一生的开过不少次讲座,他的追随者,有年轻的少年,也有苍白的老者,他就是用自己的一生讲述了一段国学发展的故事。


南怀瑾出生在浙江的一个村子里,家境不错,读得起书,现在看来应该和鲁迅的童年差不多,年轻的南怀瑾喜欢读书,却不会读,小学毕业的时候,居然考了全班倒数第一。 一怒之下的南父想要送他去学泥瓦匠,将来好有个养家糊口的本事,南怀瑾不乐意,硬是说服自己的父亲,让他在家里自学了三年。不得不说,他确实有定力,这也为他后来苦心钻研佛法,奠定了基础。 三年之期已满,此时的南怀瑾已经十六七岁了,长得一表人才的他,婚事成了家里人最担心的事,没有见过西方先进思想的南怀瑾在父母的主持下,比自己大三四岁的表姐成了亲。


虽然两个人之后的生活一路扶持,可他的心中终究有一段无法抹去的爱情阴影。成亲当年,他的大儿子便出生,男儿有志出乡关,少年们始终不愿意留在山村里,外面的世界,闯一闯才知道有多精彩。 这也是后来我宣传佛法的时候,最能理解的一点,少年的心是没有办法沉下来,一味的用佛法压制,反而会适得其反。 年轻的南怀瑾背井离乡,孤身一人走进了当时的浙江武术馆,他的目标,是练武从军,在这里他的天赋第一次发挥出来,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并成功的进入中央军校,成为了一名武术教官。可惜,他迎来了抗日战争。


36年他回到老家休假,结果37年全面抗战爆发,南怀瑾安顿好自己的家人,前往四川的中央军校报到。轰轰烈烈的练兵生活开始了。 见过了太多的少年儿郎,南怀瑾也一样,在四川任教期间,他结识了当时的道家大师--袁焕仙,一个是三十多岁的青年军人,一个是看破生死的老道士,或许是命中注定的惺惺相惜,他们一拍即合,两个人交谈中,居然异常的投缘。 袁焕仙将自己的观点灌输给了南怀瑾,对于一个身上拥有着浓烈国学文化熏陶的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南怀瑾在内心左右抉择后,毅然选择了与袁焕仙一起走,离开自己的军旅生活,他彻底爱上这片世界,他认袁焕仙为师父,闭关开始研究起来佛法。 43年,南怀瑾在佛法中参悟了很多,跟随着自己的师父,前往重庆参加当时佛教大师虚云和尚的法会,回来后继续留在山中,修行。据说修行中的南怀瑾收到消息有人要加害自己,于是他还俗,重新回归了正常生活。 随着解放的来临,南怀瑾带着家人去往了台湾,此时的南怀瑾再也没有曾经的意气风发,人到中年,志气消磨,让他更加感受到佛法的好深,没有军队里的收入,拖家带口,四五个孩子的他,面对一家人的生活开销,彻底崩溃了。


他带着妻子孩子住在菜市场的小胡同里,妻子在外面干活,他看管着几个孩子,也不忘看书学习,后来在这个破漏的屋檐里,他完成了自己的平生大作《禅海蠡测》,可是谁会去买一个明不经传的小人物的书,他的生活依然贫困潦倒。 多年后,有人这样形容这一时期的南怀瑾,思想上开始经历一场变化,变得深沉内涵,南怀瑾开始多方面接触不同的文化,加深自己的思想觉悟。人们常说,南怀瑾是个实修派,也正是这些特点,他后来被许多理论派的诟病。 没有文化上的前期修养他们不认为这样一个人能在佛法上有什么大的建树。可他从来不介意这些。他用自己类似于说相声一般的语言风格,用自己一生智慧的行事作风,成就了无数知名人物。


国学大师,一无是处,这是南怀瑾晚年最喜欢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他不喜欢别人称他大师,也不喜欢年轻来他的家里,拜师学艺,他总是说,自己只是个门外汉,也告诫年轻人,世界这么大,你需要去看看。他总是乐呵呵的,喜欢给自己的学生们,讲自己的一些见解,然后再听别人说。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网址: http://www.zgwhyj.cn/zonghexinwen/2022/0127/1694.html



上一篇:王长征被聘为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
下一篇:Delphi 研究:从文化、美学 、社区 、资产和实用

中国文化研究投稿 | 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 中国文化研究版面费 | 中国文化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文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