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三亚黎、苗族文化产业 发展研究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0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查干姗登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 本课题从整体上把握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实,以发展较早的黎族制陶产业为例,结合具 体案例分析问题和原因,并对黎族制陶

查干姗登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

本课题从整体上把握海南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现实,以发展较早的黎族制陶产业为例,结合具 体案例分析问题和原因,并对黎族制陶发展经验归纳总结,作为三亚少数民族黎族、苗族文化产业发 展的镜子予以借鉴。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伴随全球化和现代化过程产生和发展 起来的。当前文化产业从研究对象看,已经涉 及多个领域。不同领域又根据自身文化的特点,对文化产 业进行诠释,所以给文化产业一个明确且能够概括全部内 涵的定义是很难的。从研究领域看,现代科技不断向传统 文化产业渗透,文化产业的外延在不断拓展,涉及领域不 限于文学、音乐、舞蹈、传媒、电影、电视、美术等传统 领域,更扩展到了教育、旅游、文化遗产、建筑、体育、 互联网等行业。其发展日新月异,体现了高科技含量的特 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文化信息产业应运而生。从 研究内容来看,我们也要意识到文化产业与市场之间的关 系。并不是文化活动只有推向了市场才能称之为实现了产 业化,才能被称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核心是精神财富 的生产,文化产业的发展意味着在高科技和市场化条件下 文化生产力的极大解放。文化产业要有自己的灵魂,能够 体现自己独特的社会价值,并能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根据发展较成功的文化产业的经验来看,文化产业能够传 达一定的价值理念,例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 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把历史文化认同感作为文化产业的 一部分传承下去。概括而论,文化产业是一个充满艺术魅 力,充满无限可能的,可以是对社会的看法,对历史的认 知,对民族的认同,对文化的理解,能够综合思考且具有 无限可能的一个新兴产业。随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深 化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也是必然趋势。目前,社会学、文 学艺术仍然是西方文化产业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经济研 究有待加强。文化产业研究不仅要关注到理论研究、应用 研究,同时也要关注到文化产业政策研究,西方文化产业 研究已经开始深入到法律、就业、资助政策等层面。我国 文化产业发展最近几年奋起直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文 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上,我国根据自身的社会、 经济、文化和制度特点,努力探寻适合我国文化产业的发 展方式。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民族经 济的繁荣,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加强民 族团结,促进优秀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少 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也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研究,例如 社会责任、应用研究、带动民族地区就业和经济发展、改 善少数民族经济状况等。 黎族和苗族都是海南省的世居民族。乡村振兴,产业 兴旺是重点。在产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乡村产业发 展和传统文化保护的互动融合,已成为乡村发展亟需探讨 的课题。乡村文化产业是一种与传统文化相联结的农村产 业。当前,海南黎族、苗族文化产业主要体现在黎族、苗 族的非遗文化产业上。海南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8项,其中少数民族非遗14项,包括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 艺、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泥片制陶技艺、钻木取火、 树皮衣制作、黎族打柴舞、黎、苗族“三月三”节、黎族 竹木器乐、黎族民歌、黎族服饰、黎族船形屋营造技艺、 陶瓷烧制技艺(黎族泥片制陶技艺)、黎族老古舞、苗族 民歌等。除此之外,海南省各民族县市黎族、苗族村落存 在许多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牛皮凳工艺、苗 绣、竹编、藤编、酿糯米酒、五色饭、种植山栏稻、民间 传说等。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为海南黎族、 苗族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精神食粮,以及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动力来源。

黎族制陶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海南黎族制陶产业发展现状 陶器是古人类日常生活使用的器具。史前海南岛上已 有黎族先祖活动,是最早移民海南的人。黎族先民登陆海 南岛后,沿着南海岸主要河流的上游迁徙,开始在海南岛 的南半部繁衍生息,在荒岛上留下了独特的文化印记。黎 族保留了制陶的原始形态和特点,重现制作陶器的原始过 程,乃为人类原始制陶的活标本。陶器在过去的黎族村落 是非常常见的器物。据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田仔村黎族 村民回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妇女多会制陶,陶器 在田仔村很常见,家家户户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用处的陶器 被用来当蒸锅、酒器、盛器等。改革开放之后,海南黎族 地区市场经济也得到了发展,传统陶器逐渐被市面具有相 似功能的物品所取代。因为新的替代品使用方便也更为耐 用,黎族陶器使用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到没有,之后村里再 也没人制陶了。过去黎族厨房中常用到的椰子壳制作盛饭 的勺,葫芦瓜做成挑水的工具,在2000年之后也失去了踪 影。昌江、三亚、乐东、五指山地区的情况相同,可以 确定陶器退出黎族生活的时间发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距离现在并不遥远。黎族的制陶工具简单,包括木杵、木 臼、木拍、木刮及竹刀、蚌壳、钻孔竹棍、竹垫等。制陶 工序包括采土、晒土、碎土、筛土、和泥、制坯、晾干、 烧坯、取陶、加固。制坯技艺对制陶者的技艺能力要求非 常高,可以作为考察一个人制陶技艺的水平的高低。黎族 制陶整个过程都是人工完成。目前,黎村能够看到的制坯 方法有泥片贴筑法和泥条盘筑法。 海南各民族县市通过利用非遗文化产业性保护措施, 确实促进了当地的黎族、苗族,投入到非遗文化产业发展 之中,其中包括了制陶产业。目前,已有一批黎族人投入 到黎族制陶产业。2013年11月,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保 突村黎族制陶传习所成立,即“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 作社”。据合作社负责人刘经理介绍,传习所以合作社的 方式经营,也是县政府给的建议,认为合作社的方式,可 以兼顾到未来发展的需要,例如资金可以向银行贷款,陶 器走向市场后,税费也会低一些。昌江县政府为了鼓励合 作社的建设,批了8到10亩地给传习所建筑工房,总共投 入了200万人民币的资金。目前合作社走黎陶产业化发展 模式,除了使用传统泥条盘筑方法制作陶器外,也在尝试 用现代技术对黎陶制作有所创新。同时,合作社发展过程 中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合作社成员有30多人,成员在这里 集中学习制陶技艺,生产加工黎族陶器,学习传统制陶和 现代改良工艺制陶,将成果直接转化为产品流通到市场。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拜亮老人的女儿也是合作社的成员。 传习所的建筑包括制陶馆、黎族制陶展示厅、储存室几间 房屋,制陶方式也不完全是黎族传统的黎陶,因黎族制陶 传统工艺仅有60%的成功率,所以合作社结合了更先进的技 术,改良制陶工艺,提高了成功率,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 很大的提升。这样合作社陶器生产就分为了传统烧制和现 代工艺两种方式,生产出来的陶器在价格上存在差异。传 统制陶的制作程序复杂,耗费时间更多,成功几率也低, 所以它的价格相比要更高些。新工艺的制陶在色泽和耐用 上要高于黎族传统工艺所制陶器,但价格却比传统制陶要 低很多,两者价格相差近2倍。成立合作社的目的是为村民 服务,成员生产的陶器产品做多少都属于合作社成员自己 所有。合作社鼓励成员多生产陶器,制作得多,卖得多, 合作社成员才能获得更多收入。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网址: http://www.zgwhyj.cn/zonghexinwen/2021/0806/1223.html



上一篇:《寻根长城》课题捐赠暨长城文化研究专家聘任
下一篇:IP粉丝养成记:内容世界观、文化共鸣、沉浸体验

中国文化研究投稿 | 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 中国文化研究版面费 | 中国文化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文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