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梗”流行的背后有怎样的文化认同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如今,各种“方言梗”在几个短视频平台上占据了半壁江山。随着互联网创造语言的流行,也出现了各种热门方言。近年来,重庆话、河南话、贵州话、山东话、广西话等方言涌入影视

如今,各种“方言梗”在几个短视频平台上占据了半壁江山。随着互联网创造语言的流行,也出现了各种热门方言。近年来,重庆话、河南话、贵州话、山东话、广西话等方言涌入影视作品、短视频平台、网络综艺节目。东北方言四王终于不再孤单。各种“方言梗”,不管一开始听起来多么难听、多么奇怪,循环播放一两次后,对在普通话环境中长大的人来说,都会变得有趣和亲切。我们不禁要问,方言是“土气”的存在吗? “方言梗”的流行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文化认同?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得谈谈汉语的特点。汉语是一种方言种类繁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语言。除普通话外,还有普通话、晋语、吴语、闽语、粤语、客家话、赣语、湘语、回族、平话、土话等十大方言。 ,内部差异巨大,特别是在我国东南地区,有很多方言和根本无法交流的方言。

在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方言正在衰落。保护方言文化已成为民族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众的共同愿望。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与普通话的普及并不矛盾,因为两者都有自己的使用空间和圈子——普通话是国语,在公共场所、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具有法定语言地位。媒体。它被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更是一种基本的语言权利;方言是地域性的一种民间语言,适用于非正式场合、家庭或其他私人领域。当前,面对普通话、方言甚至外语并存的社会生活环境,我们的社会正在逐步形成“多语使用”的语言态度,即明确每种语言、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形成主体 多元相伴、公与私、正式与休闲、和谐共存的语言生活理念。

但是,要让所有方言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相同的语言活力或使用频率,既不可行,也没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继承最可行的方式是开发利用,即以使用促使用、以使用促保护、以保护促继承。方言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主体是广大群众,青年是重点群体。新媒体极大地促进了方言艺术和娱乐的创造和传播。青少年通过短视频关注、理解和喜爱方言,使方言成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方言的合理使用。从这个角度来看,“方言梗”被频繁搜索。这是方言在语言生活中仍然活跃的一种表现。有用总比没用好,所以没必要太担心。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那些在“方言梗”流行中娱乐化、低俗化的方言也隐藏着危机。有些“方言梗”偏爱“土味”,仿佛能带来接地气,却挡住了地域文化之美;一些“方言梗”只是为了搞笑,而忽略了挖掘和展示其文化、民俗和悠久的历史;我们不能以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的名义一窝蜂地抄袭,给方言贴上“土”、“烂”、“俗”的标签。面对这种轰轰烈烈的网络文化现象,要注意避免盲目追求流量,链接低级品味的方言。积极探索和鼓励多元化方言的开发和应用,打造高端、优雅、富有文化气息的方言形象。 .近年来,海派音乐家林宝用上海话演唱了多首流行歌曲。例如,《上海歌谣》用武农柔和的语言讲述了上海的历史变迁和上海人的悲欢离合。改编自陆游《柴头风》,通过独特的方言韵律再现宋词的细腻之美,新媒体平台累计浏览量突破1亿,好评如潮。

其实,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一样,共同语言也来源于当地的语言生活。可以说方言是共同语言的根源,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人们对当地的感情。文化也是乡村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它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发挥出独特的作用。

(作者:饶高奇、王立宁,助理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资源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网址: http://www.zgwhyj.cn/zonghexinwen/2021/0624/1048.html



上一篇:【锌-硬糖文化】帅伟:IP是城市的超级文化符号
下一篇:“泰州市红色文化协同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中国文化研究投稿 | 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 中国文化研究版面费 | 中国文化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文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