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敌后文化舰队”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以前这里是徐市最热闹的地方,商店多又通水路,听家里老人说起过,当时大家都知道这栋屋子里有在印刷报纸,但乡里乡亲都很自觉不会去乱传,特别是日军过来扫荡时,大家都是

“以前这里是徐市最热闹的地方,商店多又通水路,听家里老人说起过,当时大家都知道这栋屋子里有在印刷报纸,但乡里乡亲都很自觉不会去乱传,特别是日军过来扫荡时,大家都是绝口不提的。”6月3日下午,家住《大众报》创刊发行旧址斜对面的吴老伯回忆说。

1940年5月9日,苏南东路特委成立江南社,将东路特委的机关刊物《江南》半月刊和《大众报》并入江南社,统一编辑发行。从此,《大众报》成为东路特委机关报。为纪念“七七事变”三周年,从1940年7月7日开始,《大众报》改为铅印,并改为4开4版。第一版除国际、国内重要资讯外,还有苏南(津浦)路东地方资讯;第二版是社论和国际、国内资讯;第三版是专论、通讯等;第四版为副刊,设有“大众园地”“战地”“江南文艺”等栏目。谭震林、李建模、任天石、薛惠民、杨浩庐等领导人常为该报撰文。

“后来,为应对日军的扫荡,《大众报》的编辑将印刷机器和设备搬到船上,在河道纵横的董浜镇灵活选择印刷地点,既便于隐藏,能够‘流动印刷',又便于发行。”刘品玉说,江南社最初只有3条木船,后来增加到11条,在静谧的大河里航行。这些木船被部队和根据地群众称为“印刷船”,后来也被誉为流动的“敌后文化舰队”。

据相关资料记载,《大众报》的编排形式、印刷质量与同时期条件优越的大城市报纸相匹敌,成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宣传战线上的佼佼者。该报还在苏常太、澄锡虞地区建立了健全的发行网,遍及90多个市镇,最高发行量达1.3万份,最远还曾发行到上海和其他敌占区,在当年是相当了不起的。

由于《大众报》经常用大量篇幅揭露敌伪顽的各种罪行,敌人恨之入骨,曾经派出许多爪牙收买发行到附近几个镇的所有《大众报》,使群众看不到这张报纸。隐蔽在水网河湾里印报船上的机器设备也曾两次遭到日军破坏。1941年7月21日,因日伪军进行大规模“清乡”,《大众报》正式停刊,共出版215期。

一期期报纸、一个个版面、一篇篇报道,寄托着初心使命,书写着百年大党的非凡史诗。“《大众报》的创刊发行对宣传抗日、鼓舞斗志、总结经验、提高思想、改进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刘品玉说,对研究常熟近代报业史以及抗日战争宣传史,《大众报》也有着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其创刊发行旧址于2011年6月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来源:常熟日报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网址: http://www.zgwhyj.cn/zonghexinwen/2021/0608/986.html



上一篇:山东师范大学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邀请中科院
下一篇:《口述史研究》出版

中国文化研究投稿 | 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 中国文化研究版面费 | 中国文化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文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