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察丨当学习被搬进直播间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当学习这种私人行为被放诸公共空间,带来的是以他律倒逼出的自律,是自欺欺人的虚假奋斗,还是其他—— 当学习被搬进直播间 B站up主的学习直播间 □ 本报记者 李梦馨 屏幕上是一

当学习这种私人行为被放诸公共空间,带来的是以他律倒逼出的自律,是自欺欺人的虚假奋斗,还是其他——

当学习被搬进直播间

B站up主的学习直播间

□ 本报记者 李梦馨

屏幕上是一个精心装点的界面,四周缀满了密密麻麻的元素:时间,通知栏,作息时间表,实时互动情况,还有随处可见的励志标语。左下方来回切换着各类考试的倒计时:“距22考研:282天”“距高考:82天”……这是B站人气最高的直播自习室。大多数时候,画面几乎接近静止,主播不露脸、不说话,只有一双手不时地翻阅着学习资料,间或滚动一下iPad界面。

说是“直播”或许不太准确,这间自习室是主人公在考研三战失利后,改为上传录播的学习视频,用这种方式保留一个24小时的直播自习室。尽管互动也有了一种时空交错感,但自习室依旧人气不减。在B站“陪伴学习”的直播tag下,最典型的还是在线直播、实时交互,主播与观看者在屏幕两头,实时分享着一种共在的学习氛围。

在B站直播学习,可上溯到2016年左右。在2018年,学习已经成为B站直播时长最长的品类。根据B站给出的官方数据,当年B站直播学习的时长达146万小时,103万次的学习类直播在B站开播。但直至今日,对该行为的质疑声仍不断。当学习这种私人行为被放诸公共空间,带来的是以他律倒逼出的自律,是自欺欺人的虚假奋斗,还是其他?

监督及其代价

在校大学生赵岚从去年开始接触学习直播,当时正打算备战考研的她碰上了突如其来的疫情,所有行动都要局限在家里。

“我是个极度缺乏自律的人,不去图书馆、自习室,就很难有学习的动力。”有一天刷B站的时候,她无意中看到首页推荐的“陪伴学习”视频,点了进去,发现备考同专业的同学已经早早地开始了复习。算了算直播间里的作息表,日均学习时长已经有10个小时。赵岚马上有了紧张感,她把手机架在旁边,学一会儿看一眼屏幕,“有种暗中较劲的心理”。

后来,她开始尝试着自己开直播。直播的程序并不复杂,在手机上下载好组件,完成实名认证,找个手机架摆好位置,然后就可以登录、开播。镜头摆在面前,所有动作都无所遁形。

“直播的时候总感觉有人在看着我,一点儿也不能偷懒。”赵岚说。

在各种技术的狂轰滥炸下,“专注”快要成为一种奢侈。伴随着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他们面临的诱惑远比前人多得多。当逃离数字环境变得不那么易行时,他们也升级了更为终极的策略:用魔法打败魔法。通过手机或电脑直播,一举一动都处于可能在场的“第二人”的监视之下。主播们寻求的是一种他律,并以此来倒逼自律。

学习,在传统意义上被当作一种私人行为。“学婊”一词正因此而来,用来指代那些背地里悄悄学习、表面上却无所事事的人。而直播学习,却颠覆了人们的过往认知,学习这一种“后台”行为被搬到“前台”后,私人行为面临着接受公共审判的情况。

主播在享受着免费的“被监督权”的同时,也有不得不遵循的规则。“直播间里要写好休息时间,如果不做好说明,休息的时候正好有人进直播间,那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赵岚说。

这背后的机制类似于声誉经济,直播时长、直播频次、专注度都是衡量指标,它们关乎直播间里后续观看者的留存率,而这与主播所期待的监督效果直接相关。在B站学习直播中,最常见的是各类备考视频,细分则有考研、考公、高考、技能考试、语言考试等不一而足。于是,更多的东西被纳入了评价范围,比如最终结果。

以备考为目的的学习直播,“相当于公开立了一个flag”,赵岚说,成功上岸,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直播间长期陪伴的粉丝的交代。而失利的代价往往跟受到的关注度成正比。前不久,随着考研分数的出炉,一些知名学习博主相继败北,在网上掀起一片讨论。质疑像开了闸的水,从本人态度到直播动机甚至学习能力,连直播时的小动作也被揪出来当作“讨伐”证据。当学习跟直播扯上联系,学习本身的纯粹性就部分让位于直播的展示性和游戏性,包容失败也变得不那么容易。

新的同好社区

学习直播的前身,或许可以追溯到前些年在国外社交媒体上流行的Study Account(简称SA)。SA博主在Instagram等平台上进行日常学习打卡,分享学习心得。图文风格近乎一致:工整的笔记,精致的文具,滤镜花字也样样不少,形式上可称得上完美,但也有不少干货满满的学习方法和备考经验。如今,SA圈已从简单的图文输出延伸到视频、直播领域。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网址: http://www.zgwhyj.cn/zonghexinwen/2021/0324/598.html



上一篇:为什么二次元文化越来越被人讨厌?
下一篇:“网红书店”进乡村,一场润物无声的文化滴灌

中国文化研究投稿 | 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 中国文化研究版面费 | 中国文化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文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