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人钟子丨釜溪研究录:富顺县怀德镇的历史文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富顺县怀德古镇“世登科甲”坊(2014年12月23日 钟永新摄) 作者:钟永新 导语 四川沱江古镇群分布密集,起点为金堂县赵镇,及至泸州汇入长江前的又一重镇乃怀德镇,该镇已有千年以

富顺县怀德古镇“世登科甲”坊(2014年12月23日 钟永新摄)

作者:钟永新

  导语

  四川沱江古镇群分布密集,起点为金堂县赵镇,及至泸州汇入长江前的又一重镇乃怀德镇,该镇已有千年以上的镇史,为昔日富顺县的四大镇之一(牛佛、釜江、赵化、怀德),其隐于富顺东南部一隅,民风淳朴,经济繁盛,物产丰富。近年该镇致力人文怀德的文化建设,拟建古镇历史文化馆等以彰显扩大区域影响,从而以崭新的定位形象出现在县域经济圈,故而梳理总结怀德古镇古往今来的文化节点甚有必要。

  常言道“鉴古观今,崇文重教”,怀德古镇在同类型的四川场镇里有胆识发起举办古镇历史文化研讨会尚属少见。兹将本人对怀德历史文化的考察思考分成五个方面以供参考指正。

  一、地理文化:从落来夷人到畏威怀德

  怀德镇始于宋代设置的落来镇。为何名之“落来”?原有书籍对之介绍不详,一笔提及。经查询,以四川大学刘复生教授的学术观点为代表,认为“镇名之改,自然与‘落来夷人'的汉化不无关系”(《宋代“泸夷”地区民族关系的演进》,刊于《四川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古镇原名“落来”带有鲜明的民族融合历史特点,直到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才改名为怀德(《永乐大典方志辑佚·第五册》第3152页,中华书局,2004年)。

  为何又改名怀德?有报刊介绍得名因为与后唐(923—936年)、后汉(947—950年)出有韦氏父子宰相有关, 所以取成语“畏威怀德”来命名。目前所见资料显示韦氏父子是明代人,非五代十国割据时期的人,宰相名录也没有见到韦氏,所以此说有待考证。不过从镇名能够充分理解到“畏其威势、念其恩德”的涵义,其与明代韦氏父子的身份影响或许有些关联,再到现在提倡 “君子怀德”来阐释古镇,反映出地名演变的内涵,文化寓意十分深刻久远。

  至明代永乐年间,怀德镇从泸州划给富顺,从此以新的历史地理成为富顺古风文化和明代才子名声的新发生地,进而书写出新的古镇篇章。

  二、红色文化:三大元帅的红色印迹

  怀德镇乃交通要地,地理重要,盐运繁荣,许多名人皆往来于此,其中难得的是三位川籍元帅(朱德、陈毅、刘伯承)都先后来过,或因革命活动或取道留学等,使得该镇红色印记鲜明突出,也是古镇文化历史里的珍贵记忆档案。

  朱德元帅与怀德镇有关故事为:“(1918年1月)月底,朱德所部由嘉明镇折向怀德镇继续进攻”,见载于《开国领袖画传系列·朱德》和《朱德年谱》(新编本)1886-1976(上)。

  陈毅元帅与怀德镇有关故事为:“(1919年6月)陈毅与诸同学离开内江,经富顺、怀德镇、泸县、合江、江津”,见载于《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的《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和《陈毅传》(蒋洪斌著),陈毅从成都出发,在石桥铺坐船经怀德镇夜宿停留休息,至今江边老街还有旅馆,不知是否为昔日学生的住宿地。

  刘伯承与怀德有关故事乃1927年泸顺起义时期,刘伯承从泸州到富顺途径怀德镇,见载于《“泸州起义”总指挥刘伯承离泸去富顺的史实补遗》(刘海声,《四川党史》1994年03期)提及离开泸州往富顺。

  由三位元帅早期的往来记载可见怀德成为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殊为难得的小镇,特别是因承载革命人物往事印记而倍增时代风云气象。

  三、名人文化:富顺才子文化的印证之地

  四川富顺多出才子文人,集中在临江靠河的城镇。以怀德而言,同样纷涌迭出,构成为富顺才子群体的重要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一)明代才子进士群体

  经查明代怀德镇所出的富顺进士从“大怀德”概念来统计,包括有大城乡的黄璿、长滩镇的晏铎、怀德镇的韦蕃等,黄璿还早于晏铎中进士,曾任开封知府,留有《吟劝农山》《许州梅花堂》等诗作数首,以孝子而知名乡里。

  韦氏父子在明朝成就不凡,韦蕃官至大理寺正卿,经李树民教授考订古镇“世登科甲”坊与之有关。韦蕃乃东林党关系者,被《东林点将录》称为“铁扇子”,故推断或因韦蕃官名显赫,名重一时,才有“畏威怀德”的社会评价,流传出现民间传闻赐名说。韦氏善书法,曾经把宋代书法家米芾手书“第一山”拓回富顺县钟秀山刻石立碑,现仍存,已较模糊,有史海钩沉者认为峨眉山的“第一山”拓于富顺。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网址: http://www.zgwhyj.cn/zonghexinwen/2021/0209/342.html



上一篇:蜀人钟子丨釜溪研究录:乡村文化振兴视野里的
下一篇:四川达州人大代表建言:推动唐甄名人研究 提升

中国文化研究投稿 | 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 中国文化研究版面费 | 中国文化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文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