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以载道——汉服文化内涵研究对日本传统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服饰,是一个民族的代表符号、一种历史的记忆,也是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从黄帝时期到清军入关推行“剃发易服”的四千年历史变迁中,汉服受朝代的更迭,儒、道、佛等古代哲学思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代表符号、一种历史的记忆,也是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从黄帝时期到清军入关推行“剃发易服”的四千年历史变迁中,汉服受朝代的更迭,儒、道、佛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以及在科学生产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的演变和发展,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汉服的款式、配色、裁剪等,都形成了特有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庄严堂皇的汉室王风,还是素衫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轻柔之美,都彰显着中国文化的精神。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日本,自古就与我国有盘根错节的关系,从秦始皇派徐福东渡日本开始,到隋唐时期互派使节,再到后来的宋元时期,民间贸易及僧侣的活跃往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都对日本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那么,作为我国传统服饰的汉服,其文化对日本传统服饰——和服,有何影响?

一、汉服的样式是和服发展和演变的基础
1.和服起源于“吴服”
日本最原始的服饰出现于弥生时代,当时的日本人只用织布将上体遮掩作简单的御寒,最早的文字见于《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该书对男子服饰的记载为:“其衣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对女子服饰的记载为:“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
也就是说,当时的男子服饰是将一块布披在肩部,正面打结,女子则将布从中间裁剪出一个洞,从上往下套,在腋下系一条带,分别称为“横幅”和“贯头”。
而汉服最早可追溯到黄帝时期,其原型是华夏衣裳,《史记.黄帝本纪》中记载道:“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华夏衣裳始于黄帝时期,后经夏、商、周逐渐发展,尤其到了周代,已形成了基本完善的冕服制度。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及秦、汉等朝代继续对汉服的改进和发展,汉服已发展得十分精良。到了三国时期,随着东吴与日本的往来,纺织品工艺和衣服制作方式的传入,日本服饰开始出现“吴服”一词。

《古事记》记载道:“若有贤人者,贡上。故受命以贡上人名。和迩吉师。即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并十一卷付是人即贡进。又贡上手人韩鍛。名卓素。亦吴服西素二人也。又秦造之主。汉直之祖。”“三十七年,帝谴阿知使主於吴,求缝工,得吴织、穴织等四女归。会帝崩,因献仁德帝。”
《日本书纪》、《日本国志》也有相关的记载。这些手艺人被载入日本史册,死后还被当做“吴服大神”在吴服神社中祭祀,说明当时从中国传入的纺织技术和缝纫技术,对日本服饰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吴服的东传改变了日本的服饰史。
现在日本对其传统服饰仍有“吴服”的叫法,专指蚕绢制作的高级和服,但在过去,“吴服”是专指从中国古代的吴地所传入的绫织物。

2.和服效仿唐朝服饰
奈良时期正值中国盛唐,日本多次派遣学者、僧侣前往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者从中国带回了艺术、文化、政治制度等,对日本发展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日本的茶艺、建筑、书画、文学等都得到了有力的模仿和发展,服饰也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文武天皇大宝元年,日本政府借鉴唐朝的衣服制度颁布了《衣服令》,对日本的服饰作了统一的规定,其中规定了三种服饰,即“礼服”、“朝服”和“制服”,其中对朝服的规定是一件立领礼服,外面加一条皮革腰带,这是对唐朝公服的模仿。
而对女子礼服作的规定如下:“头梳唐式发髻,大袖短衣,下着褶和裙,脚穿带装饰的舃。”可以说,当时的日本对唐朝的服饰采取了“照搬”式的应用,并影响了后来和服的发展与演变。

二、汉服蕴涵的古代哲学思想对和服的款式有指导和改进作用
1.将交领左衽改为交领右衽
汉服衣服前襟左右相交,左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
衣襟交领的两条线体现了中国传统伦理中做人端正、不偏不倚的观念,而右衽与我国古代“以右为尊”的思想不可分割。《论语.宪问》中记载道:“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如果不是管仲,我们恐怕就要披头散发的穿左衽的衣服了。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网址: http://www.zgwhyj.cn/zonghexinwen/2021/0209/340.html



上一篇:达斡尔族曲棍球文化研究述评
下一篇:蜀人钟子丨釜溪研究录:乡村文化振兴视野里的

中国文化研究投稿 | 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 中国文化研究版面费 | 中国文化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文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