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的栽培历史文化与传播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杏属落叶乔木,适应性较强,耐干旱,耐低温,各类土壤均能生长[1]。杏与桃、李、枣、栗一起,并称“五果”,栽培历史悠久[2]。对于杏果的食用、药用价值,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载

杏属落叶乔木,适应性较强,耐干旱,耐低温,各类土壤均能生长[1]。杏与桃、李、枣、栗一起,并称“五果”,栽培历史悠久[2]。对于杏果的食用、药用价值,古代典籍中早有记载[3]。杏花开放较早,宜观赏;杏果夏初成熟,营养丰富,是普通百姓常看常食的花果兼用型树种。在中国文化和文学史上,杏花虽然曾经风靡一时,但却没有松、竹、梅那样成为永恒的时尚焦点[4]。杏从早期采集果实到园艺栽培,至今已经有4 000年以上的历史,现已成为全球化栽培树种[2,3,5]。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杏的栽培历史、文化与传播,笔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目前的研究内容,从杏的自然分布、生物学特性、栽培历史、文化寓义,以及在全球的传播过程作一介绍。

1 杏的自然分布

杏起源于我国,分布广泛。《管子》记载“五沃之土,其木宜杏”;《山海经》中有“灵山,其木多桃、李、梅、杏”。这里的灵山是秦岭的一部分。杏的主要分布区域在秦岭、淮河以北,土壤粘重的南方地区较少。杏与梅同属蔷薇科李属植物,形态、生长习性相似。但是,梅不耐低温,主要分布在南方,故有“南梅北杏”之说。

事实上,杏在长江以南也有零星分布。唐代杜牧有“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北宋寇准《江南春》中的“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都是歌咏江南杏花风景的。唐宋诗词中许多描写江南杏花的佳句,表明在古代南方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无论是野生,还是庭院、村落少量种植,是比较普遍的。如《浔阳记》(浔阳,今江西九江)所载,“杏在此岭(指庐山)上,有树百株”;明代《八闽通志》记载,福州府、建宁府、邵武府、福宁州都有杏生长。然而同时期的《闽地疏》称,“闽地最饶花,独杏花绝产”;清代《广东通志》载“韶以南有桃无杏”(“韶”指广东韶关);郑刚中《暮春》诗中提及,“封州未尝识杏花”(封州,指今广东西北的封开县)。表明在岭南地区杏树不能生长或极为罕见。

杏树对高温多雨的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张加延等[6]对我国杏分布南界进行考察,认为杏的生长南界为雁荡山→武夷山→南岭→九万大山→云南省的大雪山(耿马县) 一线,即在我国北纬28°~23°、年平均气温14.7~19.5 ℃,≥10 ℃年积温5 500~6 500 ℃的地区也能生长。但是,在南方,杏的长势和风味不如北方,如明王世懋《学圃余疏》载,“杏花江南虽多,实味大不如北”。我国南方高温多湿地区零星分布的杏种质资源休眠期短,这将是低需冷量杏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杏树生长,因此,杏树也成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测、记录物候变化的重要指示植物。《夏小正》有“正月,梅、杏、柂桃则华……四月,囿有见杏”的描述,这是最早的、纯粹的用杏花观测气候变化的文献。由于我国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杏花开放的时间并不一致。但是,一般文学作品中以“杏花天”代指仲春。如唐代李商隐《评事翁寄赐饧粥走笔为答》诗中的“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坐绮筵”,正是气温宜人的仲春时节;再如,“淡烟疏雨杏花天”和“惠风和畅杏花天”,都是泛指物色清妍、气候温和宜人的春季特征。在我国古代,春耕春种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时节,而杏花物候期对春耕农事活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西汉《氾胜之书》载,“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蜀主孟昶《劝农诏》亦述“望杏敦耕”。在后世一些农时月令著述中也多有“望杏花”的条目。由此可见,杏花物候期对于古时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2 杏的经济价值

杏的经济价值较高,在我国人民的长期栽培中得到了充分利用。杏花可赏,果可食,仁可食或入药,木材可用于建造。汉《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上林苑种植有文杏和蓬莱杏,并曰“文杏材有文采,蓬莱杏是仙人所食杏也”。文杏,纹理紧密、有花纹,可作建造宫殿的木材。司马相如《长门赋》则有“饰文杏以为梁”;唐代辋川别墅内的文杏馆也有“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的记载。说明古时就发现文杏是一种良好的建造木材。

杏果实成熟早,营养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夏令水果。“杏”字很早就出现在殷墟甲骨文中,“起于木,至于口,是为杏”。这大概是杏果实风味独特,古人尝过杏果实后念念不忘,才在龟甲上记下这个符号。《礼记·内则》将杏与桃、李、枣、梨等一起列入宴享和祭礼的食品。杏是饥荒时的救命树。《嵩高山记》载“东北有牛山,其山多杏。至五月,烂然黄茂。自中国丧乱,百姓饥饿,皆资此为命,人人充饱”。宋代周邦彦的“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道出杏果实的两个特点:第一,杏果实软,需要轻拿轻放;第二,杏品种口感多偏酸。唐慎微《证论本草》)载“(杏)味酸,不可多食,伤筋骨”。杏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糖酸及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表明:果实硬度和有机酸含量均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完熟期达到最低;而可溶性糖、维生素C、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着果实的成熟不断升高,均在完熟期达到最高[7]。由此可见,在杏果实不完全成熟时酸含量较高,口感差。杏果实中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等有益物质。据USDA 国家营养数据库显示,每100 g鲜果含维生素C 10 mg、胡萝卜素1.79 mg。维生素C 不但能够降低人体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很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性。胡萝卜素能够帮助人体摄取维生素A。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网址: http://www.zgwhyj.cn/qikandaodu/2021/0707/1121.html



上一篇:野地与文明
下一篇:中国西瓜文化探索

中国文化研究投稿 | 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 中国文化研究版面费 | 中国文化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文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