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多视角的透视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文化和旅游:定义的困顿 “文化”一词虽然和人类社会发展朝夕相伴,并渗透于人文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几乎每个角落,但是要对其做出准确界定却非易事。正如陆杨、王毅在《

一、文化和旅游:定义的困顿

“文化”一词虽然和人类社会发展朝夕相伴,并渗透于人文社会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几乎每个角落,但是要对其做出准确界定却非易事。正如陆杨、王毅在《文化研究导论》一书开篇中所言,“什么是文化的定义?这似乎是一个你不说我还明白,你一说我就开始糊涂的话题”①陆杨,王毅.文化研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1.。美国人类学家Kroeber和Kluckhohn在其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批判分析》(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一书中做过统计,仅在1871—1951年的80年间,各种文化定义就多达164种;而据法国人类学家Omar统计,更是超过250种。林林总总的文化定义,仅从学科角度加以简单归类,便可有十余种类别:哲学的、艺术的、教育的、心理学的、历史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生态学的、生物学的、公共管理学的和经济学的,等。再结合定义的特性,每一学科视角下又可细分出描述性的、规范性的、历史性的、发生性的、结构性的等不同维度,更不消说不同学者、不同机构在具体表述上的差异,简直是踏入一片浩瀚无际的“概念丛林”,令人心生困顿。

这种定义的困顿同样适用于旅游。在近代旅游研究史上,人们给出了上百种定义,形成了综合关系说、目的动机说、生活方式说、文化现象说、审美体验说以及时空距离统计说等不同派系。每个派系之下,又各有不同解释。从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IASET)的“艾斯特”定义到Cooper 的需求供给论以及Jafari 的游客、产业和旅游地三者社会交换及其给旅游地带来的综合影响说,对于什么是旅游,可谓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基于定义本身的不统一,人们对文化和旅游各自的内在构成也持不同观点。就文化而言,有文化包含多层级的“洋葱论”之说和文化分显性与隐性的“冰山论”之说,还有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区分与关联;就旅游而言,有“大旅游”和“小旅游”之别,旅游“产业说”与“泛产业说”之争,以及“新旧三大支柱”之论与“新旧六要素”之辩。

究竟何为文化、何谓旅游,二者各自有何构成,相关文献汗牛充栋,莫衷一是,现实生活中也是各说各话,难以统一。

二、文化和旅游:多视角透视的必要性

对于文化和旅游这两个妇孺皆知而内涵和外延极为复杂的概念而言,要做出精准、全面、不同主体一致认同、古今中外皆可通行、所有场合均能适用的界定几无可能,也似无必要。只是我们需要注意,围绕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进行讨论时,需小心区分,某时、某处、某一场合之下,讨论者所说的文化、旅游乃至二者的关系是就哪个层面而言、从哪个角度出发的。是哲学层面的(philosophical)还是统计意义上的(statistical),是理论性的(theoretical)还是操作性的(operational),是结构性的(structural)还是功能性的(functional),是语义性的(lexical)还是规定性的(stipulative),是狭义之说还是广义之说,是讲产业还是谈事业,是在讨论具体的资源、产品、服务抑或业态,还是在谈论抽象的理念……如不加区分地混沌而论,那么不同的谈论者便会沿着不同的角度彼此交叉、各自延伸,最终生出一张铺天盖地而纠缠不清的大网。那样的讨论自然是无效和无解的。

仅以哲学层面和统计层面的差别来看,就有很大的不同。就哲学层面而言,作为活动的文化同个人心智的发展紧密相关,可联系到知识、智慧和理解力的获得等方面;而在这一层面上,作为活动的旅游,尤其是休闲旅游(leisure travel)与文化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其区别主要在于旅游更强调空间的移动性和异地性。就统计意义而言,文化和旅游在活动、产品和产业层面各有其统计口径,纵向而言处于调整之中,横向而言各国之间亦有不同。因此,从哲学层面谈论文化和旅游的关系,与从统计层面分析文化和旅游的关系,差异甚大,不可混淆。其他角度莫不如是。

三、文化和旅游:多学科探究的方向

众所周知,文化和旅游的关系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1981年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就曾指出,“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当下这一话题再次引起高度关注,自然与2018年的机构改革关系密切。不过我们应该看到,机构设置与职能调整是短期的、外在的,要对文化和旅游之间长期的、内在的关系有更加全面而准确的把握,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政府部门具体工作层面的讨论,而要展开多学科多视角的纵深探究。因此,从多学科、多角度出发,对文化和旅游的本质属性、内在特征、发展机理、产业载体、功能效果等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辨析极为重要。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网址: http://www.zgwhyj.cn/qikandaodu/2021/0522/924.html



上一篇:原生广告时代下消费社会的再解读
下一篇:别树一军的诗钟

中国文化研究投稿 | 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 中国文化研究版面费 | 中国文化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文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