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批判与城市图景建构雷蒙威廉斯城市文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针对城市的异化问题,早在19世纪马克思与恩格斯就从资本生产的角度展开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思考,将城市看作是“资本生产与交换赖以集中与扩张的价值形式的地理场所表现”①,强

针对城市的异化问题,早在19世纪马克思与恩格斯就从资本生产的角度展开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思考,将城市看作是“资本生产与交换赖以集中与扩张的价值形式的地理场所表现”①,强调城市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产生、维系和扩展的重要平台。尽管囿于特定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未能将其城市思想形成为一个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但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透析城市的发展无疑为理解现代城市问题提供了研究指南。以亨利·列斐伏尔、大卫·哈维、曼纽·卡斯特为代表的城市马克思主义学者在继承马恩的基础之上,尝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论框架下从不同视角对城市发展问题予以重新阐释,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各种矛盾、危机,探寻实现城市正义的解放道路,从而开创了城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流派②。

城市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城市政治思想,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批判的理论视野,也重新唤起了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城市文化思想的内在价值与意蕴。作为20世纪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化研究奠基人,威廉斯同样认为要想把握现代人的生活状况,理解现代城市十分关键。只不过与列斐伏尔、哈维、卡斯特等侧重从资本积累或消费的视角来审视城市危机的学者不同,威廉斯注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剖析城市发展的问题。正因如此,本文将基于城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以“城市意象”为核心线索,重审威廉斯的城市文化思想的价值与意义。

一、城市生活形塑城市意象

威廉斯曾从词义变迁的角度指出,“城市(city)”这个词在13世纪就已存在,用以指涉重要或理想的“定居地”。16世纪后,随着都市生活的日渐重要,从而有了区分乡村(country)地区与城市地区(urban)的新用法。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促使城市生活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一词特指英国首都伦敦。至此,“城市不仅作为一个独特类型的定居地,还隐含着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现代意涵”③。为了更好地从文化维度来剖析现代城市的发展,威廉斯不仅从词义上考察了城市的起源,还深入考察了近代以来的英国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戏剧、散文、小说、随笔)中围绕城市发展所形成的各种意象和观念。

首先,威廉斯认为文学作品为理解城市变迁提供了现实的文化素材。他将文学作品中为了回应城市发展而产生的现代思想主题归纳为五个类别。第一个是由城市发展带来的陌生主题。现代城市作为“一群陌生人”的效果是现代城市生活最为首要和直观的体验,而个体在人群中的孤独寂寞则是这一陌生感觉的深刻延续。如诗歌《一个城市的毁灭》《一座伟大城市中的孤寂》和《恐怖的夜之城》等都展现出个体在城市中所体验到的极度孤独与痛苦。第二个是由城市扩张带来的异化主题。威廉斯认为孤独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扩大成为主观或社会意义上的异化。如《玛丽·巴顿》《董贝父子》以及《阴曹地府》就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异化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个是由城市黑暗面带来的“神秘”主题。这种“黑暗”主要表现为文学作品里一方面开始关注城市里的各种犯罪事实,如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集》,另一方面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黑暗地区”的贫穷和可怜。第四个是城市被看作人类团结的新基点的主题。例如华兹华斯、狄更斯、恩格斯等都看到了城市里所蕴含的有关团结的新可能性。实际上,工人阶级和革命团结等新兴词汇都与城市息息相关。第五个主题是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方向。由于城市物质条件的改善,城市展现出巨大的活力、变化、自由的多样性和流动性。同时这种对物质性的强调也恢复了城市作为一个光明和学习之地的传统意蕴。由此可见,城市意象是城市经验(经历)的社会产物,围绕城市发展所形成的各种意象和观念正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经验写照和情感概括。

其次,威廉斯认为城市意象揭示了城市化的内在特质,集中体现了现代城市的发展态势和特征。第一,城市空间具有流动性和孤立性。“现代性”体验所强调的那种“稍纵即逝”的实质就是流动性,城市就是这种流动性变化最为明显的社会和视觉体现。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持续流动性不仅给人们造就了对这种时间体验的恐惧感,还催生了在城市空间里孤立和疏离的窒息感。用波德莱尔的话来解释,城市的这种社会特点——转瞬即逝、无法预测,还有它那实质性的令人激动的隔绝和人事变迁——被视为人类整个生活的现实。第二,城市意识追求创新性和持续性。一般来说,作为精神或文化意义上的现代性与社会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的核心在于强调精神或文化上有关“新”的形式或体验,这种创新性和持续性也逐渐成为文化现代性的一种意识形态。如果说“乡村”通往过去,那么“城市”就意味着未来,“都市经验催生了有关未来的经验”④。第三,城市形态展示出复杂性和开放性。各种文化关系都是对开放、复杂和有生气的社会过程的一种展开。相对于传统的封闭的社会,现代大都市所集聚的人口效应使得不同来源的文化得以碰撞,各种文化形式都能在这里找到某种立足点。第四,城市地位具有中心性和主导性。随着资本和权力不断地向大都市集中,经济和权力的不平衡发展同样也延伸到文化领域。一个全新文化维度的大都市有着影响巨大的文化力量,它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日益凸显,最终奠定了城市的中心性与主导性地位。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网址: http://www.zgwhyj.cn/qikandaodu/2021/0507/839.html



上一篇: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新进展何侍昌新著涪陵榨菜
下一篇:再造酒楼在酒楼上中的知识分子叙事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投稿 | 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 中国文化研究版面费 | 中国文化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文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