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衣从风融汇创新国家艺术基金敦煌服饰创新设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项目前期研究基础及申报初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

一、项目前期研究基础及申报初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敦煌服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的人类宝贵文化遗产(图1)。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和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具有服饰研究水平、传承和创新设计的高水平人才。因此,借助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敦煌服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可以将敦煌服饰文化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挖掘其背后的历史人文艺术积淀,根据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和需求,创作以敦煌为设计元素、服饰为设计载体的作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期待,通过有效传播加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图1:敦煌莫高窟

图2:2018年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挂牌仪式

图3: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敦煌服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开班仪式

北京服装学院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以“服装”命名的高校,一直致力于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并逐渐形成了“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鲜明的现代服装时尚教育教学体系。特别是2017年12月在英国伦敦,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英国卫生大臣亨特的共同见证下,北京服装学院与敦煌研究院、英国王储传统艺术学院、敦煌文化弘扬基金会共同发起成立了“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暨创新设计中心”(下文简称“中心”),为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敦煌服饰研究和设计创新工作搭建了新的文化与科研平台(图2)。中心团队成员在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计,以及敦煌服饰文化研究和研发方面颇有积淀,不仅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还组织和参与敦煌服饰文化论坛、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展览等重大活动,这些成果均为项目申报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前期基础。

二、项目的文化特质及艺术特色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莫高窟考察时强调:“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果。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南北朝范晔在《后汉书·志第二十三·郡国五》中便记载敦煌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①,可见当年敦煌在丝绸之路上所占的枢纽地位。所以,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敦煌服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是基于多元融汇、互鉴交流的敦煌文化和艺术而展开的。

“敦煌服饰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开班第一课,邀请北京服装学院思政部资深教师董瑞侠教授主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做卓越铸魂人》,为项目奠定了明确的方向和现实意义,让学员们树立起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倡以传统文化激发创新意识,通过项目培训不断打造时代精品(图3)。

敦煌石窟的营建跨度持续了上千年,其文化内容和艺术形式包罗万象,涉及到不同的时代、民族、宗教,通过壁画、彩塑、建筑等形式表现出来,其文化内涵之隽永、艺术形式之丰富、传播跨度之多维,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首屈一指。特别是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以来,石室藏珍与石窟艺术相得益彰,经过几代学人的研究和努力,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敦煌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性显学。但就目前敦煌学的研究现状来看,多集中于历史学、考古学、世界史、民族学、语言学、艺术学等学科,关于敦煌服饰领域的专门研究还十分稀缺,而基于敦煌服饰进行创新设计的人才培训项目更是鲜少。前期的初步研究显示,敦煌宝库中的服饰资源极其丰厚,因此本项目便针对目前敦煌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专门对敦煌服饰进行梳理和研究,同时运用现代设计的眼光和手法,使得古老的敦煌服饰艺术走向现代设计及大众生活,对于进一步展现敦煌文化的时代魅力,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会贯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三、项目实施总体规划及其要旨

项目组结合相应的教学和研究经验,经过反复研讨和论证,使项目实施主旨愈加明确,就是要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的方法和目的:“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项目组制定了一整套实施计划,并通过构建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配置、组织考察实践等具体措施,递进完成项目的预设目标。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网址: http://www.zgwhyj.cn/qikandaodu/2021/0326/614.html



上一篇:卢卡奇批判理论在当代文化研究中的理论旅行
下一篇:高校校园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应用研究以长沙

中国文化研究投稿 | 中国文化研究编辑部| 中国文化研究版面费 | 中国文化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文化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